嚴守紅線,穩固糧食生產根基。聚焦糧食安全政治責任,嚴守66.39萬畝耕地、60.96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紅線,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,嚴格實行耕地用途管制,重拳開展“兩違”整治、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、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行動,嚴防、嚴控、嚴拆違法占地,堅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,采取“長牙齒”的硬措施,堅決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、基本農田“非糧化”。同時,全面推行“田長制”,加大耕地拋荒治理力度,向丘陵、山崗要耕地,規范耕地占補平衡管理。
守好良田,建管并重提質增效。堅持以穩糧增產為目標,實施“小改大、彎改齊、坡改平”工程,配套建設機耕道及農機下田(地)坡道和橋涵等附屬設施,加強田間地頭渠系與灌區骨干工程連接等農田水利設施建設,完成抗旱保灌能力提升工程。抓好全年度4.5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,健全管護機制,發揮高標準農田的經濟、社會和生態效益,推動高標準農田實現旱澇保收、高產穩產,農田高質量建設、高水平利用、高效率管理水平不斷提升。自2012年以來,建成高標準農田55.88萬畝,占耕地66.39萬畝的84.17%。
強化支撐,科技助推產能提升。實施良種工程,充分發揮永州工貿學校的農業科研優勢,加強農業科技基礎性前沿性創新,積極引進品質優、外觀好、口感好、產量高、商品率高、經濟效益好的優質良種。全面落實《永州市持續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九條政策措施》,大力推廣水稻機播、機插、機防、機烘等農械化集成技術,推進農戶與農業現代化有效銜接,促進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大力支持種植、收割、烘干、加工、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機合作社24家,覆蓋全縣22個鄉鎮街道,每季可簽訂耕、種、防、收水稻托管面積15萬畝,讓種糧戶逐步告別“雙搶”的高強度勞作,當起“甩手掌柜”的同時,每畝田的成本節省150元。